在朋友的弟弟家坐了会后,朋友的弟弟说这几天正是“七一”党的生日,延安游客非常多,咱们不妨去附近的“中央大礼堂”看看,那里是中共“七大”旧址,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些旅游团体自发在那里表演庆祝党的节目和进行入党宣誓,使那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咱们也去看看热闹怎么样?于是在朋友弟弟的斡旋下,我们没费多大周折就游览了一回“七大”旧址。
其实杨家岭革命旧址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参观过了,以前去都是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只是简单地看看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和文物而已,没有详细地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这次我们跟随在一位给浙江某游行团当导游的漂亮讲解员身后,听她滔滔不绝的解说,这才对杨家岭这块革命圣地的历史背景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杨家岭原名叫五家坡,只住杨姓、武姓、郑姓等五户人家。明朝中期,这里杨姓人家出了位名叫杨兆的朝中御史,杨兆德才过人,深得皇帝器重,官至兵部尚书,他告老还乡后,在山前仿江南的园林建筑建造了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私家林园,遂将村名改为杨家陵。1938年党中央迁来后,改为杨家岭。
杨家岭革命旧址(即“七大” 会址)位于延安城西北,距延安2公里多。1938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决定召开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由于当时日寇的飞机经常来延安轰炸,为了安全期间,中央决定在比较隐蔽的安塞县一个叫真武洞的地方召开这次大会,并委派中央办公厅秘书长任弼时和副秘书长李富春二人落实此事,任弼时和李富春去安塞进行了实地考察后,认为安塞离延安太远,交通不便,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也无法保证,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由于当时局势很不稳定,中央也推迟了“七大”的召开。到1941年,延安的外部环境稳定下来后,召开“七大”又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当时中央机关住在枣园,筹备会议的李富春等同志便将会址选在枣园后沟一个很隐蔽的地方,并在那里秘密修建了一个礼堂。礼堂修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领导前去察看,虽然礼堂修的很好,也很保密,但地方狭小,容不下近千人参会,且这里水源短缺,吃水要跑很远的地方去挑。所以这里也不宜做为大会会址来使用。后来经过多次勘察,才把场址选定在了自然条件更为隐蔽的杨家岭。场址确定后,修建工作全部由中央秘书处副秘书长李富春同志负责完成。李富春同志请来从上海投奔延安、时任自然科学院的设计专家李作材进行设计,李作材设计了一套规模较大、能容纳中央所有机关都能够在里面工作办公的窑洞式二层结构的大礼堂,李富春同志看了这个方案后,认为太过铺张浪费,中央财政困难,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于是否定了这个方案。李富春同志又把李作材找来,让他按照“安全坚固、宽敞简洁”的原则,再重新设计。李作材又设计了第二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是一座高10米,宽25米,长35米,以三条石拱为主梁,没有柱子(以避免遮挡视线),屋顶为弧形的欧式风格与中式风格相结合的大礼堂。这个设计体现了中西结合、壮观大方、艰苦朴素的时代特点。李富春同志看了后感到满意。于是便在1941年11月开始动工。由于那时候没有水泥砖头、没有机械设备,房屋主体的弓形大梁全靠木材支护、石块砌碹来完成,墙体也是全部用石头堆砌而成,人工靠中央各机关工作人员的义务劳动来完成,工程进展缓慢,直到1942年11月,这座大礼堂才告完工。
中央大礼堂是延安时期建筑艺术的杰作,中间没有任何支撑,跨度为25米的石拱大梁能够担负起整个房屋的重量,这种建筑难度令人难以想像,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如今,中央大礼堂不但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也是展示我国高超建筑艺术的神圣殿堂。
礼堂修好后,李富春同志邀请了时任中央劳动部部长的康生为大礼堂题写门匾。康生书写了“中央大礼堂”几个字,镌刻在礼堂大门上方。
走进中央大礼堂,首先看到的是会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3面鲜艳的党旗。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主席台正中摆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五把木椅。礼堂两侧的墙壁上挂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礼堂两边象征革命胜利标志的六个很大的V字型旗座,上面插着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24年的战斗历程。礼堂的后墙上,雕刻着“同心同德”四个刚劲有力的红色大字。主席台下方,摆放着200多把简洁朴素的长条木凳。礼堂的东北角竖立了一块用整块石头雕琢的石柱,寓意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
站在中央大礼堂,一股庄严肃穆、古老苍桑的凝重气息便会赴面而来。
1945年4月23日,党的七大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共计755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大会由任弼时主持,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第二天,大会正式开始,毛泽东同志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之后几天,先后由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讲话等。
此次大会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修正错误。”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新的党章,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6月11日大会举行闭幕式,毛泽东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党的七大,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50天)都是空前的。
这次大会,群星璀璨,中国现代史上所有革命精英基本都参加了这次大会,许多在前方指挥战斗的军事将领冒着生命危险从前线赶回来专门参加会议,可见这些革命先烈们对党中央是多么的忠诚、忠心和热爱。还有很多将领在会议还没有结束就匆匆返回前线,有一部分牺牲在了路上。这些可歌可泣、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大无畏精神也使这次大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永恒纪念意义的一次会议。
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党内立即出现了团结一致的新局面,也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她标志着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时刻即将来临,中国革命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的前夜。
在延安,我们参观革命旧址,瞻仰领袖旧居,追寻先辈足迹,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与激励。在这里,感受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带来的油然而生的敬意和勤劳勇敢的延安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的中国革命;在这里,从1935年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从延安回来后,有好几个夜晚我难以入眠,参观“七大”会址时讲解员讲述的故事一次次让我泪水难止。在延安最困难时期,延安人民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拿出自己家仅有能吃的东西支援共产党,还有更多的人送儿上前线,这种血乳交融的亲人关系养育了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还有八路军战士每天只有4两口粮,10多个人同盖一条被子,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他们从无怨言,在需要上战场时义无反顾,这种精神从那里来?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革命先烈都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很多疑问在我心头萦绕。今天,当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阳光下,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幸福,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人的流血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今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过去是广大人民的心声,我想这永远是广大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