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洪洞大槐树(连载一)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wa)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北方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县古大槐树移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
(洪洞县大槐树遗址)
今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因为我的祖籍就在山西洪洞大槐树。
小时候,常听父亲说咱们是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城南三十里地的一个村庄迁移到陕西眉县的,后来我问父亲有什么证据,父亲说咱们的《张氏家谱》就是证据。我们的家谱我也见过,是一幅很大并能卷起来的轴画,上面按辈份年代排列着每一代祖辈的名讳和画像,家谱是清代道光年间修编的。家谱经过200百多年的向下移传,已经磨损的非常陈旧了,有些字迹已经很模糊了。我在家谱上面认真查看,也没有发现有什么能说明我们的祖籍在山西洪洞的记载。后来又问父亲,父亲指着家谱最上方的那座寺庙说,咱们的祖籍就隐藏在这座寺庙里,这座寺庙上方写有“广济寺”,明朝政府从洪洞县往外移民的时候,移民都要到洪洞县的“广济寺”进行登记,所以从洪洞县移民出来的人们都把“广济寺”认作自已的祖籍。咱们这里家谱上方画有“广济寺”的都是从山西洪洞迁出来的。
(洪洞大槐树寻根园区的寻根壁)
父亲还说咱们门前那棵古老的槐树也是证据。据父亲说,这棵大槐树是清朝时期村里一个做生意的大户人家从山西洪洞县带回来的,这户人家也是从洪洞县迁移过来的,他们家有钱,每隔几年他家就有人套上马车回山西祭祖,有一年他们拉回来一车槐树苗,分送给村里从山西迁移过来的人家,咱们村凡门前有大槐树的人家都是山西过来的。
小时候我还经常见父亲在过年的时候要在我家门前的这棵大槐树下垒起一个小土台子,点起香火,摆放一些水果和一碗面条,说是祭祖。年年都要这样。
1990年我调来神府精煤公司后,有一年我回老家过年,父亲问我,你们在陕北是不是离山西很近?我说是的。虽然父亲再也没说什么,但我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很早就说过以后有机会想回山西老祖先居住的地方去看看,但一直也没有去。从父亲的沉默中我也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对父亲说,现在条件好了,想去那里都很方便,如果想去山西,现在咱们就可以动身。父亲说他老了,没有这个精力了。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为了替父亲实现这个愿望,大前年,我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时间,专程去了一次洪洞县,也找到了大槐树这个地方。大槐树就在洪洞县城内。由于近年来到洪洞县寻根问祖的人很多,洪洞县也在大槐树附近设了接待站,修建了很多设施,这里成了一个非常热闹的旅游景区。
(大槐树下络绎不绝的寻根游人)
在洪洞县这个寻根问祖接待站,我向接待站几位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并把我隐约记得父亲说我们老家在城南三十里地一个叫“河底村”的地方向他们做了询问。接待站一位年轻姑娘打开电脑,在洪洞县的地图上寻找,翻看了很长时间才说,洪洞县城南三十里确实有一个叫“河集”的地方,但“河集”是一个乡,不是一个村,在这个乡所属的村庄里也没有“河底村”这么个村子。
后来我问接待站另外一位老先生去“河集乡”怎么走?有没有去那里的车?这位老先生建议我不要去了,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你去也找不到什么亲人,就在这里的大槐树下烧上柱香,也算是了却了你寻根问祖的心愿。
(大槐树移民处的老鸹窝遗址)
那次去洪洞县虽然没人什么收获,但经过几天的耳闻目睹,我也大概知道了五百年前明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大规模的搬迁移民,为什么不顾老百姓愿意不愿意、强制性地让人民群众离开家乡,迁往人生地不熟的远方?
其实,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我很早就已经听说过了,但这次去山西在大槐树移民遗址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与父辈们的传说并不一样,我认为父辈们的传说是可信的,因为父辈们的传说比大槐树那里现在的简介更贴近历史。在此,我将自己前几年写了半截的“寻根洪洞大槐树”的传说写完,让我们这些500多年前从大槐树下迁移出来的后裔们都能了解那场难忘的移民历史。
(大槐树寻根园区腊像还原当年移民的场景)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争霸,最终朱元璋取得了天下,元军被赶到漠北。经过连年战乱,在加上天灾,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尸骨遍野。特别是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安徽、江苏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了人烟。持续了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使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下游等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据明史《明实录》记载,河北乐陵一县,仅剩400余户。江苏的名城扬州,因被元朝政府和各路起义军反复争夺,住户只剩下了18家。山东、河南两省剩下的人口总共不到200万。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百分之九十左右,恢复农业,离不开劳动力,天下初定首要任务就是先把农业发展起来。朱元璋称帝后,深知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为了应对这种土地荒芜的局面,明朝统治者决定“移民”。
在元末明初的战争年间,元朝统治者和各路起义军争夺的主战场是农业发达的富庶地区,而山西不是鱼米之乡,也不是群雄看中的地方,所以基本没有受战争的蹂躏,人口相对稠密。明史记载,洪武初年,山西总人口400多万。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所以,明朝政府于洪武四年,在洪洞县的广济寺设立移民官署。一场席卷全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迁徙大潮就此拉开序幕。
(腊像还原当年移民时场景)
离家千里,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这对老百姓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因此围绕这次迁徙,迁徙者及其后人编纂出了种种听来令人百脉沸涌,唏嘘不已的故事。最为普遍的传说是,大迁徙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了朱明统治者设下的一个弥天骗局。
移民当初,明政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于是那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百姓就拖家带口的来到大槐树下,三天时间就有几十万人到达。见人们聚集的差不多了,官兵就将他们包围,宣布道:“大明皇帝赦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于是在一片哭天喊地,呼儿唤女,肝肠寸断的嘈杂声中,几十万百姓在刀逼棒喝下,吞声饮恨,踏上了一去不复返的迁徙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