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中国式宽容
作者:化工公司 解红丽    2017年09月14日    点击量:1428    字数:3551

最近一个网络流行语横空出世—中国式宽容,它是指人们习惯在一些事情上无原则选择原谅的现象。遇到一些错误的事件,总会找出一些理由或者借口来原谅出错的人。大多的“中国式宽容”总和道德捆绑,生活中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的“宽容”,不深究还真没发现,这些所谓的“宽容”司空见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更甚,我们每个人都曾遭遇这样的“宽容”。接下来便盘点一下所谓的“中国式宽容”。

大家一定听过或者说过类似的话语:“哎呀,这大过年的你们俩口子就别吵了”、哎呀,这大过年的有话不能好好说吗?”这个句式大多出现在七大姑八大姨聚集用来劝架的场景中,和稀泥的绝佳用词,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过了年之后该吵还是吵,该打还是打。类似的句式还有:大喜的日子,就是以喜庆为由,掩盖任何负面情绪。人们都喜欢大团圆的场面,国人尤甚,甚至有些自欺欺人。特别是每逢吉庆的日子,我们更愿意以此为借口,展现善良,包容丑恶。一个女人嫁了一个性格暴躁的老公。吵架、摔东西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会家暴。她实在忍受不住她就跑回娘家,父母则总是劝她:“床头打架床尾和,夫妻过日子要多忍耐。你看我们还不是这样吵吵闹闹过来的?”她只能回家,但是父母万万不会想到,女儿此一走,遂成永别。从年初一到初三,女儿没有来拜年,电话都没有打。本来以为只是小两口还在闹别扭,准备上门劝解劝解。进得门来,女婿不知去了哪里,女儿躺在地上,七窍流血,眼眶爆裂,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皮下充血就像茄子一般。法医尸检的结果,死亡时间是三天前,也就是除夕夜。我们觉得大过年的,应该和和气气,吵闹不吉利,又丢人。然而作恶的人却并不挑时间。以为大过年的恶人就不会作恶,以为大过年的我们就应该对一切予以宽容,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无底线的纵容,留给了恶人作恶的空间,把好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人死为大”,我们还怎么去追究一个已逝去的人的错误呢?那样会显得我们不近人情,冷漠无情。这样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王奶奶是一名工厂的退休职工,膝下无儿无女,孤苦一人,全靠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一天, 家里来了一对年轻夫妻。他们自称是社区义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专门负责关爱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他们帮老人打扫卫生、做饭洗碗,陪老人聊天。从未享受天伦之乐的王奶奶发自内心地感谢政府,感谢党,更感谢这对善良可爱的年轻人。如此一个月后,年轻人开始向老人推销保健品。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奶奶花光了近十年所有的积蓄——三万多块钱的棺材本。从此年轻人再也没来过,王奶奶才知道上了当。和街坊邻居一说,原来上当的不止王奶奶一个人。大家决定要把这些不良的人找出来。老人们分成几个组,现身说法在周边小区义务宣传防骗知识。一天, 在另外一个居民区发现了这对做义工的年轻夫妇。老人们纠集街坊邻居要把他们扭送到派出所。年轻的骗子慌不择路,横穿马路,女人被疾驰而过的汽车给当场撞死。警察来了,但只当一起交通事故处理,至于诈骗老人养老金的事情,则不予立案。有老人表示不服气。女人死了,那就让男人赔钱。很多人站出来奉劝老人:“算了吧。人都死了。”是啊,人都死了,如果老人再咄咄逼人,似乎显得不近人情。

然而,没了那点可怜的积蓄,王奶奶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如果再生个病,遭个灾,她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等死。骗子在骗她三万块保命钱的时候,可想到“人情”二字?人死债清,这是不成文的规矩。然而,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该死。何况还有一男的没死呢!也曾经见过一个新闻评论这样说:“哎呀,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家里的顶梁柱工伤死了,一个女人拖家带口,你说钱有什么用?

这几年关于熊孩子的吐槽呈爆发式增长,“他只是个孩子”成为高阶版“未成年人保护法”,为胡作非为的顽童们画上了护身符。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小男孩在别人家的车上乱涂乱画,车主发现后职责熊孩子,这时熊孩子的妈妈出现了,竟然理直气壮地说:“他还是个孩子,你一个大人怎么能和他计较呢?”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很多家长都说:“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你是大人,怎么就不能多包容一下?”但大量事实证明,社会的容忍度越高,此类事件的发生率反而也越高。你的让步并不等于对方的适可而止,得寸进尺的戏码总在上演,这样的规劝也一直在继续着。同样,岁数大了,也成为老人们倚老卖老,胡搅蛮缠的借口。比如:航班延误,大妈狂扇地勤小伙子耳光。女孩公交车未让座,被老人扇耳光。老人自摔诬陷学生,“天网”监控证清白。当发生摩擦时,孝顺的子女和同情心泛滥的吃瓜群众总要痛心疾首或苦口婆心的劝你宽容,把弱者送上道德链的最顶层。

前段时间,一条《送餐车违停被拖走,外卖小哥拎饭下跪》的微博在网上疯传,说是在济南某广场附近,一外卖小哥因违规停车,执法人员准备把车拖走时外卖小哥竟拎饭当街下跪,求执法人员不要拖车。很多人在看到照片之后,大呼“好心疼”,并声讨执法人员不近人情,觉得外卖小哥为了准时送餐很不容易,值得原谅。即便违停是不争的事实,但他用下跪的方式向公众示弱,很容易博得一众同情心泛滥的吃瓜群众帮他开脱。“都不容易”成为不讲道理,向不公正让渡权利的代名词,也使得宽容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表态。说真的,生而为人,谁又比谁容易?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晚下班的丈夫饥肠辘辘,进门看到妻子正在打孩子,下手还有点狠。看到桌上放着一碗煮好的馄饨,他也没顾上打听情况,端上就吃。馄饨吃完了,妻子还在打孩子,下手还是有点狠。吃饱的丈夫走过去对妻子说:“差不多就行了,别打坏咯。”妻子说:“我刚煮好的馄饨,他居然把瑞宝(家里宠物狗的名字)的屎放了进去。”丈夫闻之色变:“你歇会儿吧。我来打。”下手更狠。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我们奉劝别人要善良,要大肚能容,固然是轻松的事情。当自己是当事人,受害者的时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

“吃亏是福”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高尚美德。长大后才发现,也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负别人最好的幌子。   “吃亏是福”告诉你,不要怕吃亏、不要怕遭受不公平,因为你遭受的这些都是将来得到回报的最好注脚。于是,欺负你的人,在你的忍让中愈发得寸尽尺,甚至变本加厉,不断地践踏你。就这样,好事轮不到你,倒霉反倒成了你的专利。但偏偏我们那些长辈们所谓古老的“智慧”不仅给了你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你还可以用这个借口来自我标榜,标榜自己的大度和智慧。这四个字的功能自古以来都是:当人们处于利益受损而又无力反抗的境遇中时,拿这四个字来自我安慰或是在别人面前找回一点面子,仅此而已。

“宽容”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无敌的神器。我们与人相处时,总会遇到一些利己主义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不顾念情面和尊重。可你一旦想和他们开撕,周围的人就会劝你宽容:哎呀,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不容易,别太计较,看我面子,算了算了……这些拥有“菩萨心肠”的人总是告诫我们:你要学会宽容。宽容既是给别人出路,也是给自己出路。就像你被狗咬了,难道还反过去咬狗……在这些蛮横的善良面前,我们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宽容”一词一旦出现,万马齐喑,无人敢言,所到之处如沐春风,风月无边。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指出比起规则制度,似乎人情面子才是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比起较真冲突,人们更习惯于“息事宁人、和气生财”,并美其名曰“中庸”。他人有错,你不要与人过不去。你要反思自身,有则改,无则加勉。受到伤害,要以德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宽容比较好。“中国式宽容”像是一锅毒鸡汤,劝客们满心热切地劝你干了它,它看上去是那么的滋润大补,其实内在里早已变了质。比起诚恳的道歉、解决问题、寻求谅解,这种宽容更倾向于简单粗暴地将过失转嫁到受损方身上,利用道德绑架,逼着人们做出谅解的姿态。

总之,“中国式宽容”提倡以和为贵,息事宁人。善良比是非重要。这几顶“原谅的高帽”,一旦被戴上,就算再不情愿,也得忍气吞声。但其实,这种“和稀泥”的浆糊哲学,害人不浅。它会让一个人忽视责任,不知对错,甚至陷入犯罪!以后遇到这样的道德帝,必须要奉上郭德纲的名言:“其实我最讨厌就是那种不明白什么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他遭雷劈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咣,这扎你一刀,你这血还没擦干净呢,他告诉你要勇敢站起来,你死不死啊!”

我们总喜欢讲大智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更为重要的时候,没有谁说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是就是,非就是非,这是底线,是原则,是社会井然有序的保证。没有原则地提倡善良,就是对恶的纵容,是孕育恶的温床。本身就是一种恶。我佛慈悲,也有金刚一怒。对有些恶,请收起廉价的善良。让恶受到惩罚,才是天经地义的事。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