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粮票的记亿
作者:物业公司 和润    2017年12月22日    点击量:1481    字数:1216

60多年前的粮票,现在已经成为了罕见之物了,并跃入了收藏品之列,但是家里的长辈只要一看到它,就会勾起许多的回忆。我出生在粮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代,没有使用过,却听了许许多多关于粮票的故事,既生动又深刻,仿佛自己亲身体验过。

在父辈的记忆之中,粮票以及和粮票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贫困和窘迫的记忆,让他们永远无法忘记。从1960年开始,我们伊旗每户居民都是按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职业工种来确定粮食定量。例如十三四岁的男生,每月定量为20~40市斤,也就是每天一斤不到;即使是劳动量大的装卸工人每月也才是40--50市斤。即便是这为数不多的粮票之中,也有粗、细粮之分,其中2/3是粗粮,1/3是细粮,用“粮票”和“面票”来区分。另外,像食用油、红糖、白糖、肉、鸡蛋、等副食品,棉布、肥皂、火柴等日用品,也实行定量供应。提起那个时代的生活供应,老一辈人最爱说的就是:“粮食极度缺乏的日子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但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

到1993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格,正式取消粮票,中国经历了长达38年的“票证时代”。粮票曾经是通行全国的“硬通货”,人们无限珍惜的“第一货币”;在物质最贫乏的时期,五六十斤全国粮票说不定就是一条人命;面对无米之炊,所有的自尊和骨气都有可能在几斤粮票面前折腰。关于粮票和那个时代的记忆,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现在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看着满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和大鱼大肉,家里的长辈们总是不忘记缅怀一下那个粮票限量供应的年代,叔叔婶婶们你一句我一句回忆着他们在那时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如何过年的情形。那时候的孩子们天天都盼着过年,不像现在的孩子天天都在过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会给每个人发一斤肉、一斤鸡蛋、半斤花生、半斤粉条和一斤或二斤的豆腐等。领这些东西要排很长的队,要等很长的时间,快过年时买东西的人更多,人们裹着件棉袄在瑟瑟的寒风中为了几斤面粉和肉、糖,能从早晨排队排到晚上,才能领上那点年货。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饥饿离人们越来越远,温饱已不再是问题。纵览今天的商场、超市,米、面、粮、油琳琅满目,四季果蔬应有尽有,而在那个艰苦困难的年代,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的党历经风雨,历经坎坷,几十年来励精图治,粉碎了西方国家抛出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的预言,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粮票是年代的缩影与历史见证,它的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粮食,更应该学会把握和珍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在就在身边而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是在党的呵护下成长的一代,没有挨过饿、受过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党把我们培养成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我们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坚持跟党走,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