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是杏花花开的季节,你看那一树树杏花绽放的娇媚灿烂、耀眼夺目,使我感受到了春的柔美、阑珊和思情。在这个时节里,万木丛中,唯有杏花独自开放。杏花是北方春天里第一支盛开的花朵,是春天的使者,把一个明媚的春天带到了人间,为大地点缀了亮丽的景色。
当我站在杏树旁,仔细端详杏花,那小小的花瓣排队似地连接在一起,依偎在树枝上,花体俏丽好看,稠稀相接,白瓣粉心,含娇带羞,恣意开放。有的杏花密密匝匝地挂满了树枝,有的斑斑点点地点缀在枝头上,远距离看,一颗颗杏树,枝粗花小,轮廓分明,花枝依存,相得益彰,真是千姿百态,璀璨晶莹,娇媚无比,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远处眺望杏林,在和煦的春光下,杏花白茫茫一片,如雪似棉,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面对杏花美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禁要问,杏树为谁花开,给了大地一份美丽的景致,让我守候你清纯绝美的容颜,穿越四季的风霜,等待一个来年的花开花落。
当我走进杏花林,好似我走进了原始、恬静、淳朴的自然界中,这里远离市井的喧嚣,远离世俗的红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香,使我顿生摆脱了平日工作烦扰的轻松感,有一种重返大自然的恬淡心情。
杏花是洁白无瑕的,晶莹明亮的,如同璞金浑玉般的人品,意喻人的纯洁、纯真、优美的品质,是人格至善至美的意象表达。在杏花的渲染中,能给人产生净化心灵的作用,给人以清新淡雅,返璞归真的感觉。
杏花的美美的让人望而心动,不可言状。在百花丛中,我尤为喜欢的是白色的小花儿,在白色的花丛中,当属是杏花最美了,难怪有一大批踏春者前来观赏杏花了,争相在杏花树前拍照留影。杏花穿越了古今,有多少诗人、词人赞美杏花,佳作频频,他们将杏花作为一种意象,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寓于杏花之中;也有一些诗人由于生活的不幸,将自己的思愁、惆怅以及失落之感隐喻在杏花中。杏花的美,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些俊男靓女们漫步在杏林中谈情说爱、卿卿我我的情景,他们悠闲、洒脱、逸致的风姿与杏花的美互为烘托,充满着诗情画意。时光易逝,岁月留痕,杏花积淀下来的故事,留下了不同的人生情感色彩。
杏花花开花落,饱经沧桑,过往了千年往事,在杏花丛中曾经留下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卓文君出生在蜀地临邛小邑的一个富豪家庭,时值西汉年间的“文景之治”,祖上延续下来的冶铁家业到了卓文君的父亲这一代,得以扩大再生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蒸蒸日上,富甲一方。卓文君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天资聪颖,有闭花羞月之美貌,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美女。
有一天,卓文君的父亲在家宴请了当时以县令王吉为首的县衙门的官吏和一些当地的名流,司马相如也参加了此次宴请,正当酒宴进行的酣畅淋漓之时,县令请司马相如弹奏乐曲来助兴。卓文君早就听别人说过司马相如的大名,如今在幔帐背后窥得见司马相如风度翩翩、潇洒自如地弹奏着悦耳动听的曲子,让她一见倾心。司马相如隐约看见在幔帐背后隐藏着一位美女,想必这位美女就是他倾慕已久的卓文君。当他俩正式出现在对方的面前时,深情的眼睛互相对望,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一见钟情的。通过初次见面,两个人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彼此占有了对方的整个心灵,他俩已经相爱了。司马相如用钱买通了卓文君家里的仆人,经常约会,他俩来到卓文君家的后花园,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窃窃私语,有说不完的情话。他俩来到郊外的杏花林中,手挽着手,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幸福感便涌上心头。他们喜欢杏花,杏树的阿娜多姿,秀美的花朵,洁白的颜色,亮丽的风景,使得卓文君突然有了写生杏花的想法。生长在“文景之治”时代的卓文君,在和平与富裕的社会大背景下,陶醉在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愉悦中,在这个花开的季节里,在她生命的豆蔻年华中,能遇到她满心喜欢的人,自然是喜不自禁的表情溢于言表。他俩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创作热情,带着画板、画笔和颜料,在杏花林中写生临摹,描摹出杏树上栖息着两只小鸟,秀美逼真,栩栩如生,将自己的喜好、才华寄情于杏花林中。他们的绘画表现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爱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俩的互相搀扶,依依相偎,看到他俩的人好生羡慕,不由得发出“他俩真是俊男靓女,才子佳人,天造地设的一对啊”的感叹。他俩的情感已经到了恋恋不舍的程度,于是他俩面对着杏林,对天发誓,以杏花作证,他俩要结为夫妻,永远相爱,永不分离。于是司马相如便请起了县令王吉向卓府求亲,却遭到了卓文君父亲的拒绝。他执意要把女儿嫁给当地的富商之子,卓文君坚决不从。于是他两人决定趁夜晚之时离家私奔,逃出卓府,回到了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几年漂泊在外的司马相如回到家时才知道父母已经双亡,家里只有几间破房,没有留下什么财物,可谓是家徒四壁,一穷二白。可卓文君并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他们先是花掉了仓促出逃时所带的少许的私房钱,然后又变卖了卓文君身上的金银首饰,就这样维持了几个月后,他们又回到了临邛县,开起了小酒店,卓文君淡妆素抹,亲自当掌柜,司马相如跑堂购物,忙里忙外。由于卓文君姿色出众,吸引来了许多顾客,人们利用吃饭的机会,一睹卓文君的风姿。这一消息传的让卓文君的父亲知道了,他又恼又气,感到十分难堪,有许多亲戚朋友劝说卓文君的父亲,让他俩成亲,“司马相如曾做过小官,又是县令门客,只是暂时落魄,家境虽贫,但却是一个人才,只要你接济他们,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的,况且卓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相如,他俩痴痴相爱,不如成全了他俩的婚事”,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父亲给了她一笔丰厚的钱财,在成都购置了庄园,派送了佣人,改变了他俩的生活。由于司马相如的出众才华,他的辞赋《子虚赋》传到了京城,惊动了当朝皇帝,司马相如被调到皇宫成为了皇帝的侍从官,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篇《上林赋》,颇得皇帝的赏识,司马相如不仅词作得好,而且有突出的行政能力,后来进一步得到重用,使他的官越做越大,他的才华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辜负卓文君及家人对他的期望,以至于后来的司马相如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以及他俩的书信往来,诗词对答,卓文君的一首《望江亭》“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句首的四字“当不负卿”将卓文君当时的失意、痛楚、期望等复杂的心情跃然于诗中,促使司马相如回想起了他俩在杏花林中的誓言,他俩私奔相守的那段经济拮据的生活以及卓文君非凡的作诗才华感动了他,司马相如猛然醒悟,回心转意,用驷马高车,亲自迎接卓文君进京的爱情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得他俩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世俗之中的爱情佳话。
爱情是美好的,如山花烂漫时的艳丽,似雨后晴天中的彩霞,是人生中的一处美景。光阴荏苒,杏花留香,在曾经的杏花林中留下了李师师与周邦彦的漫步足迹。
他们是忘年之交,缘分让他们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往事。命运多舛的李师师在出生时其母难产而死,四岁时,其父遭人诬陷被判处死刑,好在她被当时妓院的老鸨子收养了下来,视为己出,关心备至。为了培养师师的才艺,老鸨子不惜重金先后请了几位有名气的老师教李师师诗词书画、音律乐器,最后请的一名老师周邦彦是当时宋朝著名的大词人和音乐家。周邦彦看到师师天生丽质,明眸皓齿,目光流盼,不经意间流露出一脸的妩媚。师师身材适中,体态婀娜,楚楚动人,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如三月的杏花,在春色里含苞初放,娇美艳丽,让人心生摇曳,这正是她从成熟期的少女走向青年期的时候。周邦彦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一个贤淑、聪慧及干练的女子,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周邦彦不仅词作得好,而且擅长谱曲,精美的词配上悠扬动听的曲子,就成了令人陶醉的音乐,在民间争相传唱,就连歌姬舞姬都知道他的大名。师师不仅有音乐底蕴,而且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琴之中,指法越来越娴熟了。她上衣紧紧,双峰挺起,其袖短短,玉臂圆润,十指纤纤,十分灵巧。乐曲声如风吹竹叶,似雨洒芭蕉,象妇人哭泣,同小河流水,师师变换着不同的曲谱,乐曲声一会儿缓缓而起,像海涛声渐渐涌来,一会儿又慢慢退去,潮起潮落,周邦彦听得十分满意,他很欣赏师师的音乐天赋,他面对的是倾国倾城的绝佳美女,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还有听觉上的享受。虽然有老师的教习和陪伴,但是深居简出的师师就像被围在了笼子里的鸟儿一样,她渴望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到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师师一再央求老师带她到郊外春游,于是他们来到了郊外的一片杏花林中。面对杏花美景,师师十分高兴,她仔细观赏着杏花,表露出了不甚喜爱之情,其实他俩的心情都是欢快的,都想在野外释放郁闷的心情,只是这位老师有些顾虑罢了,他深知花亮惹眼,担心师师的绝美风姿会给他带来麻烦的。周邦彦是当朝朝廷小官,因受王安石改革失败的牵连,在仕途中彻底无望的他,转而投入到了对文学和音乐艺术上的追求,当他接收下了李师师这位才貌双全的学生,他就专心致力于对她的音乐教习工作,师师的到来给了他心情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慰藉,他很喜欢师师,由于他比师师大二十几岁的年龄悬殊,他不敢对她多想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可师师没有这么想,她的思想很单纯,她喜欢谁都是凭直觉、凭感性的,而眼前的这位老师就是他喜欢的第一位男性,在他们平时的接触中,她都是落落大方的,在感情方面她甚至敢于大胆直白地向她的老师表白,但是也保持着女性应有的矜持。他俩忘情地漫步在杏花林中,师师时不时地挽着老师的手,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进行婉言拒绝。在这满目春色、纷纷繁繁的杏花丛中,有一支红杏独自绽放在其中,这娇艳的红色仿佛是青年女子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牵引出的情思是何等的浓郁,杏花如人,人如杏花。后来,师师不幸沦落为风尘女子,但是师师洁身自爱,卖艺不卖身,有许多达官贵人、富家公子为求得目睹师师的风姿,聆听师师的琴声,虽然一掷千金,都被师师一一拒绝。师师品味自高,她欣赏的是才华横溢的才子,而非富有千金的公子。随后,当朝皇帝宋徽宗占据了她,也有她的老师周邦彦在她的寝室险些撞见宋徽宗,以及师师在宋徽宗面前替周邦彦开脱罪行的逸闻趣事。
此次郊游,时值春阳三月,丽日当空,春光烂漫,大自然呈现出勃勃生机,盛开的杏花纷繁点点,风光无限。师师和她的老师由衷地发出了感叹,春天是多么地美好,他们喜欢春天,喜欢大自然,他们将春游的欣喜和孤独、忧伤的心情交融在了一起,这是一次难得的郊游,杏花给他们留下了无限的情思。
当我们穿行在古人爱情故事的记忆长廊中,有多少才子佳人涉足其中,他们到了谈情说爱、当婚论嫁的年龄段时,有媒妁之约、包办婚姻,有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舅舅家住的距离较近,两家往来频繁,亲密相处,门当户对,都是大户人家。他与舅舅家的女儿唐琬年龄相仿,从小在一起读私塾、玩耍。唐琬从小聪明伶俐,出落得美貌如花,陆游也机敏过人,活泼可爱。两人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的赞许。读书之余,他俩来到小河边嬉戏,来到山坡上玩耍,玩的开心快乐。他俩从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少年相伴度过了一段愉悦而美好的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于心的爱意情愫在俩人心中渐渐滋生。他俩来到杏花林中踏春赏花,情意绵绵。杏花的美丽吸引了他们,杏花包含初放的花蕾,就像人生的豆蔻年华,花季青年,杏花的洁白和神韵意喻了他们洁白无瑕的情感和走向爱情的美好时光。他们经常来到沈家花园,漫步在小径中,依坐在石椅上,花前月下,吟诗对词,互相唱和,俪影成双。眼下,虽然是战乱年代,处于兵荒马乱之时,但是战争还没有波及到他们这里,他们还能相对地过上稳定的生活。他们陶醉在甜蜜的爱情中,“非你不嫁,非我不娶”的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信誓旦旦的言词,彼此承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伙伴,现在是才子佳人、相濡以沫的知己,在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们看来,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订下了他们的婚事。他们出生在物质富裕的家庭,优越的物质生活,良好的文化教育,甜蜜美满的爱情,使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离订婚不远时,他们就举办了婚礼,这一切来的顺风顺水,自然而然。
婚后,他俩相处的十分恩爱,美满幸福,这本来是好事,却在陆游的母亲唐氏看来,小两口的关系太过亲密,会影响儿子的学习,耽误儿子的前程,她希望儿子金榜题名,登科做官,出人头地,不能让他满足现状,沉迷于小两口的卿卿我我之中,如此“消沉”下去,如何是好,况且唐琬至今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于是她就训斥唐琬,要他俩淡薄儿女情长,以科举前途为重,督促陆游加强学习,要尽到妻子的一份责任。只是他俩依然缠绵悱恻,情感一时半会难以割舍,情况依旧没有改变。陆游的母亲是个封建思想浓厚的人,迷信卜卦算命这一套。有一天她来到郊外的一个寺庙里,让一个会算命的尼姑为儿子和儿媳算命,尼姑煞有介事地说,他俩大相不合,命运相克,必有灾祸发生,就这样,陆游母亲信以为真,回家后,历数了唐琬的种种不是,说她不会生儿育女,说了算命尼姑给他俩所算的命相不合等原因,强令他俩离婚,让陆游在母亲和妻子两人中选择一人,如果他与妻子不离婚,她将死给陆游看,并要求陆游速写休书一封,很快休弃唐琬。这一决定如同晴天霹雳,令他防不胜防,待他稍作镇定以后,他的母亲又让唐琬很快离开陆家,扰的家里鸡犬不宁。在封建礼教的淫威下,加之陆游母亲以死相逼,非得拆散他俩不可,陆游试图给母亲做思想工作,想说通母亲,母亲根本不听他的劝说。陆游是个孝子,纵然千般不愿,纵然心如刀绞,向来孝顺的他,面对母亲的以死相逼,被迫写了一封休书,将唐琬送回了娘家。陆游与唐琬本来是恩爱夫妻,哪里舍得分离,私下里偷偷地租了一套房子,你来我往,难以割舍,但是没有多长时间,被陆游母亲发现,并采取了强制措施,断然将小两口彻底分散。
他俩离婚十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在沈家花园相遇了,虽然在这十年中两人未曾谋面,而且在离婚后的两年中两人各自成了家,但是都在彼此想着对方的痛苦煎熬中度过的,相思病的折磨让唐琬的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下去了,邂逅不久,唐琬在抑郁中离开了人世,以至于他俩在沈园邂逅时所对答的《钗头凤》词,陆游在墙壁上一气呵成写下了《钗头凤》词以致意:“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悲从中来,回到家里,控制不住自己痛楚的情感,也附和了一首《钗头凤》词:“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两首词成为千古传唱的相思之情的爱情词。
在唐琬去世后的时间里,陆游曾三次来到沈园,回想起他俩在一起时的美好情景,在他的脑海里依然闪现着唐琬的惊鸿倩影,于是陆游奋笔疾书,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沈园》等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做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表达了他对唐琬无边无尽的思念之情,这是多么的无奈、令人窒息的爱情啊,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思古之幽情,曾为他俩的爱情流了多少惋惜与痛楚的眼泪。
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生中一道亮丽的彩虹,抑或是心中的一片杏花林。爱情,也许是那一树的花开花落,不一定就要结果,但是他们获得的是太多的美好和快乐的时光,令他们留恋不舍,在爱情的路上,也有荆棘坎坷和满面的忧伤,古代的封建礼教棒打鸳鸯散比比皆是,也有冲破封建牢笼获得幸福美满的爱情。
时光易逝,春光难留,红颜易老。从古至今,人们追求美好的爱情,渴望遇见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异性,有一段男女之间情爱的浪漫情调,这是我们的人生所愿。古诗古词将美女喻作鲜花,借用杏花意喻爱情,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渴慕与追求。古人的爱情与婚姻往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权制度的完善,现代人的爱情、婚姻远比古人幸福得多,能在梦幻情思中自由地追求幸福,享受爱情,当然其间也不乏有甜酸苦辣,悲喜爱恨,可谓不经风雨,难见彩虹。让爱的花朵植根于大树之中,能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经受风雨的考验和岁月的枯荣,将人生美好的愿望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