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日子在不经意间流淌,伴随着初夏的灼热,端午节又一次轻轻地踏进了我们的心田,心中躁动不已又有些感慨万千,也许是怀念粽香的滋味,也许是记忆深处浮现起的一股儿时散落的记忆,又也许是萦绕在心头的一种乡愁。
我的家乡位于黄土高原上陕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小时候物质条件普遍匮乏,平时也没什么好吃的,所以总是特别的盼着过节,特别是像端午节这一类中国比较传统的节日。儿时的我们对端午节的认识,也仅仅只是隐约听大人简单说端午节与悼念一位当官的古人有关之外,主要是停留在香喷喷的粽子上。而平常极节俭的母亲们,也会在端午节前几天便相跟着一起去镇上置办包粽子所需的食材,母亲们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垂涎别家的粽子,都会商量着在同一天邻里邻外的坐在一起,互相包着粽子,孩子们总是伴着欢歌笑语,活蹦乱跳地围在自己母亲身边,期盼着快点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显的分外热闹。粽子煮熟后,邻里之间都会互相送上几个给孩子们吃。让一个个端午情暖了岁月,也情暖了端午。
时光匆匆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当年我们坐成一排吃着、比着谁的粽子大些,谁的粽子里面的红枣能比其他孩子多一颗;再等我们稍长大些,学习了《离骚》后,便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背着《离骚》,那个时候比的是谁的声音大,谁背的准确;再后来,我们少了儿时的天真,而是比较文雅的把粽子放在盘子里,围着桌子坐着,尝试着去谈论、理解屈原这位老人壮志未酬的无限哀思忧愁,对国家的爱与恨都倒入江流的爱国情怀;再后来,我们都长大步入社会,离开了儿时的小山村,为各自的生活忙碌着、努力奔波着,彼此之间也少了联系,只将儿时最纯、最萌的记忆留在心底。
触摸岁月的痕迹,记忆在岁月的渡口沉淀,时间在指缝间悄悄离去。但儿时的记忆,虽然已过去了多年,但每每想起却总是让人温暖不已。现在,母亲年事已高,每年端午我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也会和亲朋好友互相赠送品尝,延续儿时端午情,让她透着浓浓的情意。
端午将至,希望这一习俗能在我们及下一代的灵魂深处扎根滋长,经得住岁月的变迁,不变最初的味道、最纯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