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读《梁家河》,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的那句“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近期,参加单位统一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有幸来到了这个“有大学问”的地方,确实感受良多。
远远望去,初秋的梁家河,村社整齐,柏油路宽敞,山峦间绿色郁郁葱葱,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清新的花草香味,哪还有半点“窄窄的小路上积着浮土,人走过,尘土飞扬,直冲人的鼻子”的样子。直到后来参观了知青故居、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知青井……那段艰苦岁月里的点点滴滴仿佛汇成了一股洪流,涤荡着我的内心,让我再一次重新审视这个地方,也让我对这里的“大学问”多了些许感悟。
弗兰克曾对爱因斯坦说,有一位物理学家因坚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而成绩不大,但却发现了许多新问题。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爱因斯坦却感叹说:“我尊敬这种人。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钻许多孔。”两种思维,高下立判。反观习近平的知青经历,15岁插队来到梁家河,一直到22岁离开,整整7年,他是他们那批北京知青里年龄最小的那一个,却是最后离开的那一个。其实7年中他也有机会提前返城,但是他没有,他用他从这片黄土地上学来的坚强和担当,从最困难的地方做起,于困难最深处将困难击碎。打水坠坝、办沼气池、建铁业社、设代销店……他用自己的坚持和汗水,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片土地。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罗曼·罗兰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呀,我们生活的世界本不是一张白纸,哪里来的“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反倒是经历更多,才能“曲径通幽处”,工作如是,生活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