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有四个县以人名命名,其中三个是烈士之名命名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游,自古为华夏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省会西安市为我国“四大古都”之首。陕西还在我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辖延安市为我国革命圣地。还有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起到重大作用的“西安事变”。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县曾以人名命名,而在近代,以人名命名的县并不多,但陕西省却不同,近代在陕北地区连续诞生了三个以人名为名的县,这在全国是非常少见的。而这三个县都是以革命烈士人名命名的县。
志丹县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延安市管辖。志丹县旧称保安,1936年为纪念刘志丹将军而改称志丹县。
刘志丹(1903—1936年),陕西省保安县人(今志丹县),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8年,与李子洲等人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刘志丹率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时年33岁。同年,毛泽东、党中央在延安为其举行追悼会,毛主席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为纪念其对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同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子长县
子长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延安市辖县。子长县旧称安定县,1942年为纪念谢子长将军而改称子长县。
谢子长(1897——1935),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后在一次战斗中胸部中弹,因伤情恶化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毛主席领导的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毛泽东主席为谢子长烈士陵园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子洲县
子洲县原是绥德县的一个乡,位于榆林市南部,为榆林市管辖。1944年陕甘宁边区划绥德、米脂、清涧、横山等县各一部分乡镇设新县,以李子洲烈士之名命名。
李子洲(1892——1929年),陕西省绥德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至次年5月先后组织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是陕西革命的先驱者和陕北红军的奠基人。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陕北北部,为延安市辖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因战国时期我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吴起于此戍边而称吴起县。
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大将、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公元前389年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五十万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史称阴晋之战,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国。他著有《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约公元前400年,他在此屯兵驻守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