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一双布鞋:传递脚踏实地的做人道理
作者:化工公司 解红丽    2019年01月25日    点击量:1263    字数:1318

编者按:一双布鞋,是浓浓的爱意和质朴的关怀;一双布鞋,是一个时代的小小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那双布鞋早已束之高阁,但是那双布鞋教会我们脚踏实地,方能走天下的道理一直都在。我家40的故事,从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说起……
  讲述人:杨仙则,女,49岁,家庭主妇。
  记录人:解红丽,女,27岁,会计,讲述人的女儿。
      
我小的时候,我的母亲忙完一天的农活,晚饭后在煤油灯下开始为一家老老小小做鞋。在那个年代,做一双好看又结实耐穿的鞋和做一手好饭一样重要,这也是评判一个媳妇是否贤惠能干的标准,也是一个男人的面子。
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做好需要十多个晚上才能做好。布鞋的工序繁琐而复杂。首先是打袼褙。把旧衣服拆成一块块碎布,用沙蒿籽做的浆糊一块块粘起来,粘四五层,晾干成布板。然后照着打好的鞋样把布板剪成鞋底和鞋帮。那个时候买不起线,只能自家种的麻来做鞋,搓成麻绳用来缝鞋底,捻成麻线用黑色的染料染过晾干缝鞋帮。每个鞋底用白布包边,用条绒布做鞋面。然后圈底,就是用麻绳把粘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这道工序决定着鞋的式样强度,之后纳底,用麻绳缝制鞋底。麻绳粗、针孔细,加工时得用手勒得紧,针码还得分布均匀。鞋底纳好之后需要槌底,就是将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用铁锤槌平。槌鞋底时要靠模板加工,不能走样。最后用上鞋锥子将鞋底和鞋帮缝好一双千层底布鞋就做好了。由于我的奶奶裹了小脚,她的鞋子想做的穿着舒适就要求更高,我的母亲做这样的鞋也是一把好手,经常有邻居来让她帮忙铰鞋样,做鞋底。那时候,父亲出远门,母亲总是会在他的包裹里放上两双布鞋。我从十二三岁开始跟母亲学做鞋,生活还是很艰苦,但是那是村里已经通了电,母亲要求很严格,有一点瑕疵她就要求拆了重做,她总说,做鞋每一针都做好,才能结实耐穿,才不会被人笑话。
      1989
年我结婚了,日子已经越来越好,不需要纳鞋底了,花两三块钱买一双塑料鞋底或者轮带鞋底,做鞋帮的布也是纯棉布了,不用再搓麻绳了,都换成了渔网线,一两个晚上就可以做好一双鞋了。农闲时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会凑在一起为家里的老老小小做鞋。谁家媳妇做的鞋漂亮、结实,都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农村女人更是以一手好针线活深得称赞。而我也终于明白母亲当时为什么几针缝不好都要求我拆了重做。一针一线都得缝的结实,脚下的路才能走的远。
      2000
年以后,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那些针线笸箩就压箱底了,鞋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都穿着时髦漂亮的皮鞋,舒适的运动鞋,没有人会再穿那些布鞋了。在电视里看到,近几年,布鞋又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千层底的布鞋舒适透气、防臭吸汗、有脚病的人常穿,可以缓和减轻病痛和辅助治疗,还可以增强足部对周围环境的伸展性和适应性。我做了一些布拖鞋放在家里,希望我的孩子下班回家穿着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也许有一天,布鞋会成为一种潮流。
   【记录人的话】
      改革开放40年,纯手工的布鞋早也被各种品牌的鞋代替,我们这一代人只知道李宁、耐克、乔丹,一针一线的做纯手工布鞋都在我母亲那代人的记忆里。其实,记住布鞋就是记住过去,就像吴协恩说:布鞋啊,穿着结实,做事踏实。每一个人心里都应该有这样一双布鞋,告诉我做人不能忘本,要脚踏实地,怕自己走着走着就忘了。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