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左宗棠与新疆(连载一)
作者:淖尔壕煤矿 高彬    2020年01月10日    点击量:6663    字数:2529

新疆占据着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地大物博,物华天宝,山河秀美,不禁让人赞叹,新疆是个好地方。一个地区、一个地方总是和某些人有特定的联系,新疆也是如此。新疆今天能划分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与左宗棠的功劳分不开的。

清朝咸丰年间,清廷财政极其困难,各种附加税在新疆相继征收,除清政府盘剥外,当地的王公贵族、宗教头目对农牧民的剥削压迫十分残酷,新疆人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同治年间开始武装反清,在反清过程中,一些本地民族的封建主和宗教上层头目取得了领导权,这些割据政权的头目竭力煽动民族仇杀,他们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扩大地盘,互相厮杀,征战不已,有十三万满族人和汉族人以及军人被惨遭屠杀,使新疆局势混乱不堪,就在这混乱之中,临近新疆西部的一个中亚国家浩罕派一将领阿古拍趁机入侵新疆,五年之间侵占了新疆包括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的大部分土地。自阿古柏军队入侵以来,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抢掠财物,奸淫妇女,乱杀无辜,致使新疆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生死线上挣扎。阿古柏政权在南疆的出现,引起了英国和俄国的极大关注,这两个国家早就觊觎着我国南疆地区,都想力图把阿古柏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因为十九世纪英国和俄国是当时争霸世界的两个殖民强国,俄国强迫清政府接受他们一手炮制的划界方案,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夺了我国西北边疆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之后俄国军队侵占了伊犁地区。而英国与阿古柏政权签订了条约,英国人从印度进入南疆可以随意进入阿古柏占领的任何地方,这就是当时新疆的社会背景。

就在新疆沦陷之后,日本入侵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与入侵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国运衰弱,财政拮据,国库空虚,增收赋税,民不聊生。朝廷大多数人认为收复新疆与保卫东南沿海地区不可同时兼顾,关于海防与塞防意见分歧,举棋不定,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大臣反对西征,要求停兵撤饷,认为收复新疆是“出兵必败”、“边疆无用论”、“得不偿失论” 占据了上份,在此关键时刻,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和湖南巡抚王文韶挺身而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决不让外国侵略者侵占我国西北领土。左宗棠、王文韶等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国防主张得到了执政的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授予他征兵、筹饷、指挥军队等全权。

对新疆情况的了解,清廷中的当权派知之甚少,而左宗棠知道的较多。左宗棠结识了以研究西北史地著称的学者徐松,详细阅读了他著有的《西域水道记》,还阅读过《西域图志》等研究新疆的专著。左宗棠未出仕途之前,在长沙湘江船上与林则徐会过面,进行了彻夜长谈。林则徐是左宗棠所崇拜的民族英雄,而左宗棠是通过忘年交陶澎重和密友胡林翼两位大臣的介绍,称左宗棠为“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绝世奇才”,这引起了林则徐的特别重视,而且深信不疑,所以特地邀请左宗棠来长沙见面。左宗棠博览群书,通读古今,能够系统掌握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他俩忧国忧民,侃侃而谈,在学识上能得到交融,思想上产生共鸣,政治上见解相一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后被朝廷贬职在新疆管理伊犁时所搜集的新疆的人文、地理、经济以及当前形势等资料全部交予了左宗棠,认为俄国有觊觎新疆领土的野心,并提出了“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的看法,希望左宗棠能走上仕途道路,堪当大任,匡世救国。林则徐的话左宗棠铭记在心,虽然他没有去过新疆,但他通过书籍等资料对新疆有所了解,深情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凡是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外国人侵占,他的爱国热忱和捍卫祖国领土的坚定意志支撑着他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

在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钦差大臣之时,新疆已沦陷了十多年,左宗棠不仅要消灭阿古柏的军队,还要铲除俄国军队,同时要取消英国在新疆的利益。在国内有政敌的攻讦,同僚的反对。在国库空虚的前提下,难以筹措军饷、粮草、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由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运输军需物资极其困难。左宗棠既要解决军用物资的供应,又不想给老百姓带来过重的负担,于是,他以政治家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要筹措粮食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他深知筹措军粮不能单靠征购,还要进行屯田,老百姓有了粮食才能征粮,于是他不仅发动老百姓种地,同时还发动士兵们种地,不能损害老百姓利益,造成不良影响。要在关外屯田,首先要兴修水利,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于是他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保障了军粮的供应。

有关运粮问题,左宗棠根据地理条件,主张关内以车驼为主,关外以驼运为主。在运输方式上,摒弃以往的运输办法,进行改革,采取“节节”转运的短途运输办法,因为“长运疲牲畜之力,又为日太久,稽核不能迅速,故改短运为宜”。左宗棠认为“转运一事,固非籍民力不可”,并强调“购驼不如雇驼,官车不如用民车”这是因为受雇者对自己的车辆、牲畜的爱护远胜于官驼和官车的管理人员。并在外省设立了军需物资转运站,从内地到北疆形成了上万里的运输线路。通过改革措施,加快了运输速度和扩大运输量。

他还通过向外国贷款,在兰州建立兵工厂,能生产出与国外同样先进的枪支弹药。相对而言,筹饷比筹粮、转运更困难,他想尽一切办法,做了周密的计划、安排,付诸实施,如期实现了西征军的粮、饷、武器、弹药等物资供应,为收复新疆提供了物质保障。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左宗棠还对西征军进行了整顿、集训。首先,他坚决惩治悍将,裁减冗员。他强调,边塞用兵的原则是“兵在精不在多”,因为“道远运艰,不能用众”,并加强官兵的训练,严令出塞,各营要“勤加演练,以期精而又精,克收寡可抵众实效”。对出关各军的火力配备,左宗棠也设法予以调整和充实,尽可能使用上比较先进的武器。外国人评论左宗棠带领的这支军队不是以前的中国军队,他基本上是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左宗棠为西征军制定的战术方针是“以缓行速战为义”,意思是充分做好战前准备工作,包括战略战术的制定,人员的配备,情报的搜集,不打无把握之仗,不匆忙进兵,一旦打开,就要速战速决,决不允许迟缓。他用兵向来谨慎,曾说过:“慎之一字,战之本也”,就是要求官兵们不能轻敌,打了胜仗更不能骄傲自满,一切要谨慎行事,戒骄戒躁。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