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是陕西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食品,虽然算不上精品,平平淡淡,但它却是关中人最喜欢吃的食品之一。因为它又圆又厚又大像锅盖,所以“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说的就是锅盔。
关中最著名的有岐山锅盔、扶风锅盔、凤翔锅盔、武功锅盔、乾县锅盔、泾阳锅盔、长武锅盔等中西部地区的锅盔。
据我们那里的老人们讲,在秦代之前,锅盔还不叫锅盔,叫干粮。干粮就是用面粉烙出来的一种干饼。为什么后来改称锅盔?这还要从秦始皇时期说起。传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期间,为了便于士兵快速行军打仗,秦军要给出发的士兵每人配发两块干粮,一个干粮有五六斤重,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在5---10厘米左右。因行军打仗时带这么笨重的行李有碍于奔跑移动,于是士兵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两个干粮上钻几个孔,用绳子系好,搭在肩上,前胸一个、后背一个,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即不影响作战,还可以当成防护用具,起到了盔甲的作用,即便敌军射过来的箭,干粮也能抵挡得住。防护作用非常明显。后来秦军在扫灭六国战争中,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由于它是战争中一种即可食用又可防护的产物,所以士兵们就把它改名“锅盔”。一直延用至今。
锅盔名字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唐代在修武则天乾陵时,因参与施工的士兵和工匠人数很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于是一名士兵就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因这种随意做出来的饼做起来方便,吃起来方便,很合大众口味,很快就在士兵和工匠中流行开来,并传入社会。因这种饼是用头盔做出来的,人们就称之为锅盔。锅盔就此而诞生。
为什么关中人喜欢吃锅盔?主要是图省事,出门办事,烙上几个锅盔带上,十天半月不坏,易携带,易保存,吃时,掰几块下来,干啃、水泡均可。也可以边走边吃,不耽误时间,简单方便。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上学学校离家远,学校也没有灶,每天去学校时,母亲会给我烙上一些锅盔带上,一天或者几天不回家都不会因没有吃的而发愁。
锅盔的做法也很简单,取一些面粉,用温水和成面团,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一段时间,发酵完成,加入干面粉再揉,揉均匀以后,再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一尺大小的圆状,
然后放进锅里,盖上锅盖,开小火焖30分钟左右,一边焖一边翻,至两面金黄色即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使做出来的锅盔更好吃,人们在做锅盔的时候,还给里面加上五香粉、葱花、籽麻等调料,使锅盔更好看,更好吃。
锅盔的吃法也千奇百怪,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夹些菜或者肉,再夹些油泼辣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加配料。在关中,你想吃什么滋味的锅盔你就要什么滋味的锅盔,小吃店经营者都会满足你的要求。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陕西关中。陕西关中人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