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天地
人民财评:全面小康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展望“十三五”系列之六
来源:人民网    2015年11月17日    点击量:1667    字数:1653

随着五中全会对“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明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也正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全面”,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少不了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下功夫。


这一共识也在五中全会上得到了强调。会议公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协调发展,以此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并明确提出了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4大任务与要求——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


该如何理解这些要求?应该看到,这些富有针对性、方向性的任务描述,同时也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些短板。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距不可避免,但差距过大就会影响全面小康。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诸多成效,但距离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依然差距明显。一方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特别是,我国还存在部分区域的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大量贫困人口。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发展中的一些区域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区域无序和不良竞争所导致的地区封锁、市场分割、恶性竞争仍然比较严重;一些老工业基地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区域过度开发,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带来的“区域病”、“城市病”等也有待改善。


面对这些问题,在区域、城乡差距偏大的现实情况下,再加上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太完善,如何避免部分地区和人口在总量发展中“被平均”进入全面小康;如何解决市场要素向发达地区进一步集中、对欠发达地区利益进一步剥夺;如何杜绝曾经粗放发展的老路,加快各区域的协调发展与转型都必须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予以解决。


从这一角度理解,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落实完成前述五中全会4大要求,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与体现,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回旋空间,既是民生任务,也是经济任务。


在如何构建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上,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也早有思路与布局。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三大战略”,更是被看做“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未来,随着“三大战略”的深化,其所带动的区域与全局经济增长力量也将逐步释放,并与现有的“四大经济板块”形成有效增益。此外,针对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短缺,特别是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生态、民生等建设投资的需求,国家正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投资力度。比如,今年的铁路建设,总规模继续维持在8000亿元左右,大部分投资都在向中西部倾斜,这将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释放。


当然,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完成4大任务,还需要更多的配合战。首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性作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积极推进区域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土地要素市场建设,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使城市群、经济带、重点经济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协调联动等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配合统一市场建设而进行的各项改革也要加快进程,如建立资源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更多考虑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其次,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也必须同步跟进。要解决当前部分区域存在的无序和不良竞争、同质化发展,未来全国性的空间规划、区域性的空间规划、市县层面的空间规划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接。在这个上下一体、相互衔接的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既要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方向,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与积极性,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


协调发展在凝聚社会信心与动力、促进全民共建与共享上的作用已经有目共睹。时钟即将迈进“十三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这也将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中不能放松。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