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遵循大逻辑,顺应大趋势,不断增强和发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面对比较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这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就能顺利过关。面对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能有效化解。只有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心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的“十个更加注重”,可以说是引领新常态的方法论、实践论。比如,过去主要看增速有多快,现在就要看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多好;过去有的城镇化“见物不见人”,现在就要注重以人为核心、回到让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这样的转变中,蕴含的是思维和方法的转换。再比如,供给侧矛盾突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这样的转变,是工作要求和侧重点的变化。总之,顺应新常态这个大势,做到“十个更加注重”,就能有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不会遵循大逻辑,能不能有新作为,是对各级干部的重大考验。进入新常态,不少同志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但也有一些同志不知道怎么干为好,正所谓“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确,对新常态有一个深化认识和逐步适应的过程,但适应一定要雷厉风行、殚思极虑,适应得越快越好,不能坐着等、站着看。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深入回答了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深刻领会、认真贯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就能在引领新常态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使我国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25日 01 版)